首页 叮当学院 文章 员工经常在“摸鱼”,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
员工经常在“摸鱼”,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
更新时间:2025.09.03 14:04:38

各位管理者,以下的场景是否感觉似曾相识?


小张在工位前看似忙碌,屏幕上的代码窗口与网页游戏却切换得行云流水。他清楚记得上周四下午三点的奶茶订单,却记不清项目核心接口的调用逻辑。当王经理走过时,小张敏捷地切换回工作界面——这是许多管理者熟悉的“摸鱼”图景:员工身体在场而精神游离,时间流逝而价值停滞。

1 (1).png

 

然而,当我们急于将“摸鱼”标签贴向员工时,是否曾认真审视标签背后的深层诱因?


“摸鱼”表象之下,往往潜藏着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失灵:


● 员工在混沌的目标与模糊的反馈中失去方向,如漂浮在浓雾中的船只;

● 组织缺乏清晰的成长阶梯与赋能路径,员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耗尽热情;

● 僵化的制度与压抑的氛围使创造力窒息,员工只能以消极姿态无声对抗。


管理者的真正挑战不在于如何“整治”员工,而在于如何重构自身角色——从监督者蜕变为价值创造者。


✅首先需打破“三不”旧思维:


● 不贴标签: “摸鱼”一词本身即含贬损意味,易加剧对立。

● 不搞对立: 员工与管理者本是价值创造的共同体。

● 不推责任: 员工状态往往折射管理盲区。


✅然后拥抱三个关键转变:


● 从任务分配者到意义点燃者: 员工不只渴望薪资,更渴望意义感。如德鲁克所言:“知识工作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贡献所在。”管理者需帮助员工看见工作如何与更大目标相连。

● 从过程监督者到成长赋能者: 员工不是天生的,而是培育出来的。管理者需为员工铺设进阶阶梯,提供资源支持。

● 从结果评判者到价值共创者: 建立即时反馈机制,将评判转化为共同进步的基石。


2.png


如何具体驱动这场蜕变?以下三步法为管理者提供行动框架:


 第一步:重新定义岗位价值


1. 深度对话:定期(建议每1-2周一次,每次15-20分钟)安排15分钟员工成长谈话。谈话聚焦于发掘员工个人珍视的价值、渴望发展的方向以及工作中能点燃热情的部分。


以小张的具体场景举例说明:


王经理选择在每周五茶歇后和小张进行15分钟简单交流,从真诚的关心开始:“小张最近感觉怎么样?手上的项目模块还顺手吗?”


小张初期反应可能有点戒备,回答比较笼统,但这时不急于纠正,而是继续深入倾听和引导——“你个人希望在这个项目里,或者在技术能力上,获得哪些方面的成长?” (了解个人动机)


潜在发现: 通过对话,王经理可能了解到小张可能对某个技术方向更感兴趣,但觉得当前工作无关。或者他渴望被认可,但觉得当前工作“看不见价值”。


2. 落实“授权与信任”:允许员工在框架内(例如企业目标)自主决策,允许其在尝试中学习,即使偶有失误也视为成长的一部分。关键在于让员工感受到这是“我的责任田”,而非“你分配的任务田”。

3.png

<智能绩效-员工承接拆解后的目标,自主制定行动计划>



3. 价值可视化:让每位员工的贡献清晰可见


员工围绕拆解后的目标主动规划工作,在执行过程中动态更新任务进展,并随时沉淀关键成果和支撑数据。这样一来,每个人做了什么、贡献了多少、对团队目标有多大帮助,就变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就像一张实时的“贡献地图”,不仅让员工知道自身工作方向对不对,更能帮助整个团队更快、更稳地达成目标。

4.png

<智能绩效-员工设置行动计划,过程实时更新的同时可上传关键数据文档,团队贡献一目了然>


 第二步:构建成长阶梯


1. 能力画像:与员工共创清晰的能力成长蓝图,明确各阶段所需技能和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在每个阶段都写明:做到什么程度算达标?能创造什么实际价值? 比如:“做到中级工程师,你要能独立搞定咱们核心产品模块的优化,让运行速度提升30%以上。” 这样员工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意义。


2. 目标熔炉:设计“70%熟悉+30%挑战”的组合,大约70%的工作是员工能稳稳拿下的目标(保证基础产出),剩下30%安排一些需要跳一跳才能够着的挑战性目标。例如让资深工程师在保障核心业务的同时,牵头探索一项前沿技术,在实践中点燃成长引擎。

5.png

<智能绩效-目标地图板块中,70%(保证基础产出)的目标可由管理者进行制定,员工日常工作不跑偏>

6.png


<智能绩效-目标地图板块中,30%(挑战性)的目标可由员工自行制定,充分激发员工创新自主性>


 第三步:设计即时反馈系统,让进步可见


1. 建立多维反馈机制:不要等年底才给反馈!主动发现员工点滴进步:无论是平时会议还是任务完成时,立刻给予员工一句具体肯定(“你主动协调解决了那个卡点,效率提高很多啊”),或是季度面谈时重点讨论能力提升点而非仅仅打分(“上次你希望提升的数据分析能力,这次报告明显更扎实了”),让员工时时感受到努力被看见。


2. 实施“小步快跑”复盘:项目关键节点达成或重要会议结束后,立刻花10-15分钟,趁热打铁和团队快速复盘:“哪一点做得特别漂亮?如果再来一次,哪个小地方能做得更好?” 聚焦提炼立刻能用的经验,避免问题堆积和遗忘。这种轻量、高频的复盘让成长融入工作节奏。


7.png

<智能绩效-自定义项目周期复盘模板>


3. 建立正向激励闭环: 确保每一次进步和积极行为都得到及时、具体、真诚的回应。一句“这方法想得好!”,一次团队内的公开致谢,甚至一个简单的进步记录(如在团队看板标注“小李首次独立完成客户方案,获好评”),都能让员工清晰感知到“我的行动有价值”。这形成正向循环,持续激发动力。


化解“摸鱼”表象的关键,在于管理者帮助员工看清工作的价值、找到成长的台阶、让他们每一份努力都及时被看见,而蓝凌叮当【智能绩效】所做的,就是让这种管理方式轻松落地:让目标与个人价值的联结变得清晰可触,为能力的成长铺设了可见的路径,帮助团队挖掘员工更大的潜能。

咨询电话400-806-1024
公众号
视频号
预约演示
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:400-806-1024
立即咨询
微信扫码联系
  • 首页
  • 预约演示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立即咨询
  •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