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企业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:签署合同时随手一挥走个形式,直到发生纠纷时翻开合同,才猛然惊醒——“这条款当初怎么没写清楚?”
合同,本该是企业的 “法律保险”。若只视其为一道盖章手续,它便从“保险”悄然变成了“风险”。
问题的根源,往往不止在于某一项的条款疏漏,更在于从起草到履约的全流程——整个合同管理体系存在“看不见的窟窿”。
一旦体系本身松散失序,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,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倒一个就全乱了,局面步步失控,最终难以挽回。
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,企业合同管理里那些“看不见的大窟窿”——体系漏洞,以及我们如何去有效避免?

👇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
销售部为了冲业绩,跟客户说 “先做再说,合同后面补”,最后项目交付出问题,扯皮半天没结果;
明明风控报告显示对方存在债务纠纷、资质过期等高风险问题,却因为 “合作多年有感情”“替换成本太高”,照样签合同,给公司埋下合规隐患;
这些都是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的表现。很多企业要么没有《合同管理制度》,要么有了也没人遵守,把“签合同”变成了“走流程”,甚至“不走流程”。
如何解决?
1. 建立“整改小组”——老板牵头,汇集法务、业务、财务、人事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参与其中。共同审视流程,协同优化。
2. 明确“可操作”的制度。比如——
● 合同签订流程:业务部门发起→法务审查(查“主体是否合格”“条款是否合法”)→财务审查(查“付款时间”“发票要求”)→老板审批→签字盖章;
● 合同模板管理:法务做统一模板,业务部门可以进行相应改动,但必须经法务确认;
蓝凌智能合同平台支持灵活自定义“适配企业业务场景”的合同签订全流程,从业务部门发起申请,到法务聚焦主体资质与条款合规性审查、财务核验付款与发票细节,再到决策层审批及最终签字盖章,各环节均可按需配置。

同时平台支持搭建统一标准的合同模板库,同时允许业务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,让合同管理合规可控。

进入模板在范本流程设计页面,可根据实际业务流程,在流程图设置页面进行添加审批节点、抄送节点、签字节点或并行分支等。

处罚规定:如未经法务审查签合同的,扣业务经理当月奖金的10%;补签合同的,扣部门负责人当月奖金的5%。
3. 培训+监督
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制度培训时,我们要明确传递 “制度从不是束缚大家的枷锁,而是守护工作合规、规避风险” 的核心理念,让大家更安心、高效地开展业务。
👇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
法务耗时审查合同后,后续执行过程无系统承载,无法查询履约情况;若跟进合规与风险,只能问销售、查财务、翻邮件等手动挨个核实,耗时耗力易遗漏。
客户到付款节点一再拖延,销售催款无果,既没有效约束手段,也不清楚推进流程,只能无奈找法务:“客户一直不付款,能想想办法吗?”
这些都是权责划分模糊的表现。很多企业觉得“合同管理是法务的事”,可实际上,合同从“谈”到“签”到“履行”,需要业务、法务、财务一起配合。
如何解决?
1. 明确“牵头部门” :让法务部做“总协调”,负责统筹合同管理的全流程;
2. 制定“协作流程” :比如——
● 签合同前:业务部门谈客户,法务部门审合同,财务部门审付款条款;
● 履行过程中:业务部门跟踪“交货时间”“质量”,法务部门处理“违约问题”,财务部门按合同付款;
蓝凌智能合同平台支持按需新建履约模板,输入基本信息后点击确定到模版设计界面,填写默认履约计划信息(履约计划信息字段取自所选择的履约明细表定义)。

● 变更合同:业务部门和客户协商,法务部门审变更协议,财务部门调整付款计划;
蓝凌智能合同平台支持制定合同变更规则,让合同变更不再混乱。用户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,设置使用范围、不可变更项、业务流程设计等,有效避免变更过程中的遗漏或风险,让跨部门协作高效顺畅。

● 加“责任追究” :比如开发部没及时提供图纸导致延期,扣开发部负责人当月奖金的20%;法务没监控履行情况,扣法务负责人当月奖金的10%。
👇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
合同签了,放在抽屉里,没人跟踪“客户有没有按时付款”;合同变更了,没签书面补充协议,客户事后否认,说“我没答应过”。
这些都是动态管理缺位的表现。很多企业觉得“签了合同,对方会自动履行”,可实际上,“履行合同”比“签合同”更重要——要是没人盯着,对方可能会“赖账”“违约”,甚至“跑路”。
如何解决?
1. 设“履约跟踪岗”
让法务部的一个员工做“履约跟踪专员”,职责包括:建“履约台账”;跟踪合同履行情况(如“客户有没有按时付款”“供应商有没有按时交货”);及时向领导汇报“违约情况”(如“客户逾期30天没付款”)。
2.建“履约台账”
台账要包括这些内容:

蓝凌智能合同平台,支持用户配置自定义台账,用户能快速聚焦重点事项,及时发现履约风险,更好的去跟踪合同全流程。

3.定“预警流程”
● 逾期30天:履约跟踪专员发“催款函”,抄送给业务部门和老板;
● 逾期60天:法务部门发“律师函”,抄送给业务部门和老板;
● 逾期90天:法务部门准备起诉材料,向法院起诉。
蓝凌智能合同平台支持自定义履约计划,并与业务与财务系统打通,实现合同履约进度、收付款、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实时跟踪管理。用户能够实时掌握每一份合同的真实履行状态,从源头规避因信息滞后带来的财务风险。

管理员可为合同设置多样化提醒,通过待办、邮件或短信等方式,在合同到期、逾期、发生变更或未及时归档等关键节点,自动向指定人员发出提示,确保每个环节都被及时关注。
同时,系统支持对履约计划中的各项明细进行跟踪提醒,在计划到期、逾期或完成结算时自动触发提醒,帮助团队实时掌握履约进展,有效防范执行过程中的遗漏与延误风险。

合同管理从不是只需走形式的流程,而是企业抵御风险、稳健前行的关键支撑。避开那些 “体系漏洞”,关键在于让制度落地、协作无壁垒、履约有跟踪。
蓝凌智能合同平台用灵活的流程配置、实时的履约管控等,让合规不再繁琐、协作更高效,帮企业把合同的 “法律保险” 真正落到实处,让每一份合作都有规可依、风险可控。
长按识别/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表单,
即可免费体验全新【蓝凌智能合同平台】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