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售目标定得也不高,业绩却完不成;员工明明每天很努力,工作却做不好……
很多管理者因此抱怨员工执行力差,却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。其实,究其根本,在于管理者要求结果,却忽视了追过程。
今天分享的就是,管理者如何通过优化绩效管理环节来追过程,以及如何借助绩效类应用「智能绩效」提高追过程的效率,let's begin👐
走上管理岗位,不免思考一个问题:在开展业务和员工工作中,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。
很多管理者都知道答案,两个都很重要,过程要经得起复盘和提炼,能够分享和传承,可复制的结果才是好的结果。
结果很好理解,那么过程如何追踪?我们对追过程的定义是“精细化管理”。
企业走上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大势所趋,要保持基业长青,除了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,还要靠降本增效,也就是降低成本,增强人效。降本增效靠的是精细化管理,而追过程正是提高人效的一种有效方式。
为什么要追过程?对于管理者而言,追过程的目的有三:
1.纠偏。员工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,就要及时纠正。因为一旦执行结果确定,就再无优化、调整工作策略的可能。
2.考核。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,做得好,进行奖励,让员工工作更有激情;做得差,弄虚作假,要有相应惩处。不让优秀的人吃亏,是管理最大的公平。
3.沟通。管理者通过追过程了解团队工作进度,便于和其他层级或团队沟通、协同。上下级沟通中,及时了解员工工作中的困难,帮助其适时调整,拿到工作结果。
追过程很重要,但很多管理者其实并不太了解怎么做,陷入误区:
误区一:时间点到了才去检查
确定目标后,要在过程中检查,而不是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才去关注员工,通过每日的To-Do List、每周的周会、每月的业务复盘会、每季度的绩效结果,去回顾团队工作过程,及时纠偏调整。
误区二:没有跟进关键细节
只跟进时间节点,不跟进关键细节是不够的,因为目标不仅是完成的Dead Line,还有目标值的完成进度,追过程重点在于追踪执行目标的关键动作,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质量,更高效地完成目标。
误区三:追过程过于细节化
无论大小事,都检查到最细节,一发现问题就批评和打断。这么做看似非常负责任,却抓不住重点,而且容易使员工束手束脚,不利于执行,影响项目推进。
清楚了追过程的误区后,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好的追过程,以及如何通过「智能绩效」将其变得更高效。
好的追过程,首先要找到追踪的依据。如在业务开发的初级阶段,销售的主要目标是“与客户建立联系,并明确客户有相关业务需求”,而这还不够,必须抓住关键业务指标,也就是“商机获取”。以此类推,每个业务阶段都有清晰的标准。
如通过智能绩效考核模块搭建电商运营考评表,制定店铺流量、人均浏览量、人均停留时长等流量指标,对每一项指标制定考核标准,员工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工作,管理者根据关键业务指标检查员工目标达成情况,避免追过程过泛、过细,导致偏离重点。

<考核模块-在考核表中制定各项考核指标>
其次,是了解怎么追具体的工作过程。如果员工不知道怎么达成目标,每天焦头烂额却有效产出不多,那么追过程就成了一纸空谈。
在明确各岗关键结果,责任到人后,重点在于如何将目标落地。借助智能绩效计划模块的任务管理,员工可以对工作任务做出具体拆分,细化到子任务形成To-Do List,根据优先级进行排期,将过程颗粒度科学地细化。
管理者可通过甘特图等方式将过程管控可视化,直观了解团队任务开展情况,向责任人了解滞后任务的卡点以及风险项,及时协调解决或启动预案,保障目标落地。

<计划模块-通过甘特图直观了解任务进度>
最后,阶段性的复盘优化,也是追过程的一部分,可以让员工少走弯路。如员工业务大部分集中在前期推介,管理者需要了解其推进中的阻碍以及背后的原因,是某项能力不足,还是未得到应有的协助,可以按日/周/月等节点进行追踪。
如通过智能绩效总结模块一键生成周报,速览员工目标进展、任务完成情况、总结改进以及需要的协调或帮助,结合周报高效开展周会,形成“沟通-反馈”环,不断优化迭代策略,提高资源利用率,促进员工有效产出。

<总结模块-利用周报快速了解员工工作情况>
部分内容来源于蹲马步管理工坊
对管理者而言,追过程不是对员工进行监视和控制,而是要协助员工解决问题。借助「智能绩效」,管理者可以从指标制定、任务管理、复盘优化等绩效管理环节,提高追过程的效率,在赋能员工的同时,也为团队拿到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