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一位做绩效的HR朋友被业务老大怼了🥴
业务老大认为,团队目标定得很高,本来就很有压力,HR不断加入相关度没那么高的指标,只会增加员工的抵触情绪。HR认为,自己的职责是“承上启下”,公司要求细化考核,自己只是在传达和执行而已。
结果毫无悬念,朋友被boss骂了🙃
boss很无语,本意是通过细化考核,加强团队凝聚力,激发员工主动性,目的是保障企业目标落地。如果只顾埋头执行,却忘了为什么执行,自然也不知道怎么执行才是对的。
其实,人力部门更重要的是站在协助企业经营的角度,来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,下面帮你打开“boss视角”来了解如何进行绩效管理,并结合「智能绩效」高效助力企业发展💡
做绩效,最好站在boss的角度,具备一定的经营思维。
企业发展之初,一般聚焦3点:
财务:今年能挣多少钱,成本、现金流是多少;
销售:销售额增长、市场份额是多少,销售队伍能不能跟得上;
产品:产品竞争力如何,能不能跟上用户需求。
当企业发展得更大、更久或产品线变多,就需要更多数据来决策。以平衡计分卡为例,来看看boss关心的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四个维度。
现金流:反映企业现状,能不能抵抗突发事件,包含了财务的三大报表、预算管理等数据。
客户:了解客户群体,公司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,即与公司的营销、销售模式的相关数据。
内部效率:成本控制,即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比,需要能够体现运营效率的数据。
人员结构:人员数量和质量,即人才梯队的评估,如何激发不同梯队的人员工作,以及需要补充的人才类型和数量。
对于人力部门,与“内部效率”和“人员结构”两个维度的相关性比较高,大部分都与各团队或各岗位的绩效情况有关。
例如,某企业在绩效沟通会上,用红绿灯预警机制了解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,发现一些部门到了Q4,目标仍一片爆红(未达保底目标)。

如果笼统地说一说问题就散会了,只靠部门自身,可能很难找到解决方法。这时候,人力部门需要协助负责人进一步了解这些部门如何分解目标,对应指标完成情况怎么样,落实到哪些团队或岗位,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。
站在企业角度,人力部门还需要对所有KPI进行管理,协助决策层及时了解各项指标进度,在每季度、年度进行指标分解时,协助不同部门了解其核心指标任务。
可以看到,人力部门是企业的绩效数据大脑,辅助boss从人效角度提升经营效能。
人力部门要告诉boss,要实现公司的目标,目前的团队/人员行不行,能否完成目标;如果不行,怎么解决。
从绩效管理的角度,可以从三方面入手:
目标分解:看企业、部门、员工的目标设定是否有效,层层之间能否对齐;
行动计划:看是否能支撑目标实现,鼓励团队/员工充分地讨论、协同;
指标完成:各项KPI指标完成情况,关键指标及对应部门的完成情况等。
可以借助绩效管理应用,将这三方面进行高效管控,并以实时绩效数据作为目标落地诊断依据,下面以「智能绩效」为例说明。
例如,企业的一项年度目标是“业绩增长达30%”,人力部门会关注销售、市场、客服等部门的目标,是否与企业目标紧密相关,以及是否进一步分解到关键岗位。
通过目标模块的对齐功能,人力部门可以清晰看到企业、部门、员工三个层级的目标对齐情况,帮助员工了解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,使全员方向一致,协同发力。

<目标对齐图示>
进入落实阶段,人力部门会关注各部门制定行动计划,以及协助决策层了解目标落实情况。在计划模块,各部门可以通过甘特图等视图了解任务任务安排,以及团队任务完成情况,实现精准的过程管控。

<任务管理甘特图图示>
在月度、季度、年度等考核节点,人力部门会关注各项KPI的完成情况。在考核模块,人力部门可以通过指标分析表查看团队对关键指标的达成情况,为企业制定下一阶段目标、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辅导策略提供依据。

<指标分析表图示>
此外,人力部门也可以结合员工绩效档案,对各岗位绩效情况进行定期回顾,便于企业发现和激励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