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叮当学院 文章 员工“推一步走一步”,原因出在哪里?
员工“推一步走一步”,原因出在哪里?
更新时间:2025.09.03 13:48:09

不少管理者都会遇到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:团队里的年轻人,甚至一些老员工,好像都变成了“推一下动一下”的机器人。你不催,他们就好像没事人一样,工作进度慢不说,有时候甚至让你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。


 1.png

    

真的是现在的员工都变懒了吗?


人性本能是趋利避害的,如果工作能带来成就感、价值感,谁又愿意当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呢?


所以,当下属出现“不推不动”的情况,我们首先要做的,不是去指责他们,先冷静下来问问自己:我的管理方式,是否在无意中抑制了他们的主动性?


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,下属缺乏主动性,往往是因为在管理上不小心挖了这“三个坑”:


● 第一个坑:给了员工“位子”,却没赋予相应的“责任”


试想一下,如果给了员工一个主管头衔,但重要决策依然是自己拍板,关键项目依旧亲力亲为。—— 这样的主管除了日常打卡,还能做什么?感受不到职位的实际分量,自然不会主动思考、承担责任。


职位只是表象,责任才是核心驱动力。只有让员工真切感受到自身对某一领域、某一项目的责任,他们才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,主动谋划解决方案、积极推进工作的进展。


● 第二个坑:给了员工“目标”,却没有给明确的“考核”


管理者如果常说 “我们要做行业第一!我们要扩大用户规模!”这些宏伟目标,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与考核机制,在员工眼中便只是一些空洞的口号。


2.png


目标需要锚点,考核正是这个锚。没有考核,目标就失去了约束力:员工既不清楚自己做得好不好,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,自然难有将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。


第三个坑:给了他一个“任务”,却没有给他相应的“激励”


工作本身可能很枯燥,如果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,时间久了,任何人都会感到疲惫和厌倦。这个时候,适当的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这里的激励不仅仅是指金钱奖励,也包括认可、表扬、晋升机会等等。


激励是燃料,驱动员工持续前进。当员工完成任务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,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认可,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迎接下一个挑战。


3.jpg


面对下属的“不推不动”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可以试试这“几味猛药”:


赋予实权,明确责任


在任命员工担任新职位时,必须将“位子”与清晰、具体的责任绑定。 例如,新晋的项目主管需要明确:“‘XX新产品上市项目’的按时交付和质量达标由你全权负责——从需求确认、任务分配到进度把控、风险评估与应对,直至最终向管理层汇报项目成果。并且拥有在既定预算内选择技术方案、协调团队资源的决策权。”


同时,要帮助他深刻理解这份责任的意义。“这个项目的成功,不仅是你个人作为项目管理者的关键里程碑(个人成长),更是我们团队今年交付承诺的核心体现(团队目标),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在Q4抢占新市场窗口(公司战略)。你带领团队攻克难题的过程,就是驱动这三重目标实现的过程。”


4.png

<智能绩效【目标地图】-按照企业/部门/个人将目标层层拆解,并设置核心负责人,将"位子"与"责任"深度绑定>


目标配标尺,口号变行动  


对于模糊的目标,可以把它拆成具体可量化的的考核指标。比如,“用户规模翻倍”要明确是“在6个月内,通过A、B渠道,使用产品用户规模从5万人到7万人”。而员工通过此可获得明确行动方向、聚焦核心价值创造,并在公平透明的评估中增强动力与责任感,最终驱动目标高效达成与业务持续优化。


5.png

<智能绩效【目标分解】-可将模糊的目标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指标>


6.png

<智能绩效-发起绩效考核时,可导入员工已承接的目标进行考核>


员工干完活,必须“有所得”


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,确保员工在完成任务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。例如联动绩效成绩来评奖金、获得评优资格与发展机会,绝不拖延、不打折、不注水。 让员工清清楚楚知道“干到什么程度,能得到什么”。 管理者言出必行,员工才愿全力投入,形成“付出-回报-再付出”的良性循环。


7.png

<智能绩效-通过数据中心板块,管理者可查看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排名>


从“推着走”到“自己跑”,关键在于管理者转变思维,避开责任虚设、目标模糊等陷阱,真正赋能员工。而蓝凌叮当智能绩效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利器,它通过清晰界定责任目标、量化考核标准、细化任务要求、追踪实践成效,为打造自驱型团队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
咨询电话400-806-1024
公众号
视频号
预约演示
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:400-806-1024
立即咨询
微信扫码联系
  • 首页
  • 预约演示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立即咨询
  •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