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了整整两个月一批批的招聘、筛选,才把年后离职的重点岗位人员补充到位。”一家企业中负责招聘的HR舒了口气😌
原来,不少业务骨干对绩效考核不满意,考核压力越来越大,拼命加班加点完成目标,干的活儿多了,到手工资反而少了……在员工眼中,考核与扣钱画上了等号,这家企业的管理者也很无奈。
《中国企业绩效管理成熟度调查报告》显示,59%的企业认为,现行的绩效管理对提高公司商业价值贡献不足,远没有达到期望。其中50%以上的员工认为没有价值或不确定。
对企业来说,绩效管理本是为了推动企业目标落地,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识别价值和激励人才,员工则是为了实现岗位或团队的目标,用绩效产出和价值贡献获得更多的回报、激励和发展空间。
两者本来并不矛盾,但是如果企业目标迟迟无法有效落实,也就是企业战略与实际执行发生断层,不可避免会对员工造成影响。找到原因,才能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,让激励发挥作用,从根本上解决离职率高的问题。下面为你分析原因和解决之道,以及如何借助「智能绩效」让这个过程更高效🔑
目标一致是战略落地的首要条件,企业管理层可能对这一点能够保持很高的共识,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的目标体系公开透明性不够,当信息传递到团队或员工个人,有效性会降低。如果缺少对企业目标的充分了解,员工在执行中就可能偏离目标,感觉明明付出了很多,还是没得到理想的绩效。
某服装企业针对新老客户推出夏季新款和经典款,团队达到了2000万的销售额目标,新用户数的长期目标却远没有达到。
这是因为,员工一贯接收到的都是冲销售目标,因此习惯性地倾向对老客户推荐产品组合多、客单价较高的夏季新款,而不是用客单价较低的经典款来发展新客户,导致了企业以拓新为基础的业务目标无法按照预期时间实现。
如果企业在一开始目标公开透明,上下一致,可以避免类似问题出现,借助智能绩效目标版块,能够让这个过程更简单高效。在对齐视图中,员工可以看到企业、部门、个人各层级所有目标,避免了对目标片面的理解,同时还可以看到目标上下对齐、左右协同的关系,全员力出一孔。

<智能绩效-目标对齐视图>
由于绩效考核结果影响员工绩效薪酬,长期还会影响年终奖,如果考核激励策略不合理,也很容易造成员工积极性差,离职率攀升。本质上是员工感到付出和回报不对等,在一些刚成立的部门,或者项目启动期的团队,尤为常见。
比如,A团队业绩目标100万,B团队业绩目标1000万,都按10%提成。和B团队比,A团队的项目刚起步,难度大,但是发展前景很好。
可由于A团队获得的绩效激励比B团队少很多,还是很少有员工愿意主动加入,本身团队的成员也不愿意挑战高目标。
看上去很难调整,但一个小小的改动也许就能扭转现状。可以把绩效拆成不同维度,在量化指标上增加业绩增长率,在行为价值观指标上增加创新力,并根据难度和战略增长对两个团队做加权系数的区分,用更高的系数对A团队进行激励倾斜,借助智能绩效的智能算分可以轻松实现。
在搭建考评表时,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团队或业务的激励力度,对各项考核指标制定不同的指标权重,同时选择“加权计算”的计分方式,自动批量算出总分。

<智能绩效-加权计算,智能算分>
此外,考核结束后,管理者还可以在考核结果分析中,了解不同团队的绩效目标达成情况,进行等级的区分,便于企业更科学地识别人才,精准地进行绩效激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