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构建企业稳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,绩效管理体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石。
绩效管理体系就像是一个房子,房顶是为了支撑公司和部门的业务运作;地基是公司的战略和核心价值观,公司价值理念与价值导向,绩效管理方法论、流程与组织基础、信息平台。四根柱子是具体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,包括绩效指标体系,绩效管理制度、绩效管理程序和绩效监控辅导。
▲绩效管理体系
实际上,绩效管理就是通常说的“选-育-用-留”里的“用”,在一个复杂的、多人的系统里怎么用才能让“大家”这个力量汇聚到一起?
第一,要有一个绩效目标系统,若没有绩效目标系统,就形不成合力。第二,需要有一个制度系统,保证力都往一个方向使用。第三,要有工具、有程序去撬动它。整个过程,在池子里流的水要去管理。
所以绩效管理系统不是我们很狭隘的理解——给大家定一个KPI,然后到年底考核、发工资。它是一个从绩效的计划到绩效的辅导、评价的循环,还包括宏观系统(从公司大层面去考虑)和微观系统(从日常的运作去考虑)。
绩效目标系统是从组织的战略出发,到组织策略目标和KPIs,再到部门业务重点和KPIs,岗位业务重点和KPIs,它是从战略到KPI,以战略绩效管理驱动战略实现,最终形成个人的目标计划,包括主管、员工以及下属的目标计划。制定绩效目标系统过程如下:
第一步要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,不仅包括财务目标,也包括在行业中的地位、竞争能力、市场份额、投资回报、企业品牌形象等,都是很重要的因素。不过,它需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。
第二步要确定公司的业务重点。根据战略目标,画一个鱼骨图来确定公司的业务重点,比如从产品开发还是从管理改进,还是市场领先等。鱼骨图跟平衡计分卡可以结合起来用。
第三步要确定KPI,我们说KPI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和战略能力的,它是一个组织能力和效果的评价指标,目的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的能力和活动,建立一种不断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收益的机制。
所以,在制定目标系统时,一定要避免都是传统的财务指标,因为传统的财务指标有非常多的局限性,只能反映短期的绩效,不能反映长期的绩效;只能反映最终结果,不能反映关键过程。
如何设定和确定绩效目标值?这不是上级强加给下级的,也不是下级说了算,而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方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。
绩效目标沟通需要做到3个对齐,具体指目标对齐、思路对齐、理念对齐,对齐之后才能够帮助下属聚焦正确的事。
所以绩效目标系统不是一个死的、冰冷的数字,而是通过沟通,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深入做,而不是领导派一个任务,写一个数字。
责任系统就是整个绩效管理的组织和责任体系,各级部门主管是第一责任人包括高层管理者、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。
原因很简单,如果说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,人力资源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产生高绩效,所以责任不在人力资源部,而是在各级部门主管。我们讲真正责任到人,除了业务的要求以外,还有一个就是岗位责任。也就是说除了业务考核指标,有一个基于责任的指标,比如我们说干部有干部的使命和责任。
绩效的制度系统,主要是绩效的考核制度设计,对于中高基层人员需要分层、分类。
中高层是述职制度+KPI考核制度,落实公司战略,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行动纲领,为各部门准确思考、分解工作任务提供依据,同时形成后续考核的依据,促进高层领导理清思路,明确责任,抓住重点,综合平衡。
总的来说,绩效的考核制度的设计要根据层级不同、岗位不同等来制定具有差异化的考核指标。在智能绩效系统中,针对不同部门、不同岗位、不同层级的员工,企业可以结合指标库设置多个指标分组,进行差异化的考核,让考核更科学。
<考核模块-指标库>
绩效执行系统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循环,其核心在于PDCA(计划-执行-检查-行动)的持续迭代。这一过程涵盖了绩效计划的制定、绩效辅导的及时跟进、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、绩效诊断的精准深入、绩效沟通的顺畅有效、绩效改进的积极实施以及绩效成果的合理运用,形成了一个闭环的、可持续优化的正反馈系统。
在这个绩效执行系统中,中基层管理者要做好督导和执行的工作,要去记录、指导、支持、激励、合理评价、帮助下属,营造良好氛围,要做很多事情。
而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,他自己去做业务工作,还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贡献者,这是不行的。管理者一定要实现转型,从一个独立贡献者变成一个组织贡献者。当然,他要去做这些管理的事,需要有要求、有方法,有工具。
智能绩效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绩效执行有效的流程,通过目标设定、过程管理、考核评估与总结分析四个模块,做到PDCA四个关键动作,不仅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精准拆解与全员对齐,还加强了过程管理,确保员工考核评估科学且全面,使得每位员工和团队的努力都直接贡献于企业的战略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