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叮当学院 文章 伪PBC之殇,华为的绩效管理精髓为何难以复制?
伪PBC之殇,华为的绩效管理精髓为何难以复制?
更新时间:2025.09.01 17:41:18

2023年,理想汽车高调宣布“像素级学习华为”,全面引入了华为的PBC绩效管理体系。两年之后,创始人李想坦言:”学华为让组织效率提升,但也导致创新冗余度下降。” 随后,理想主动停用了PBC体系。


理想的探索并非个例。很多企业效仿华为PBC,却在模仿过程中遭遇文化排异、目标变形、激励脱节等困境,这就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,为啥华为用30年淬炼的绩效管理体系,别的企业就用不了了?


1.jpg


事实上,华为PBC的有效运转,建立在四个基础条件之上,并且每一条都要满足:


● 公司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解码相对清晰;

● 管理层有能力帮助员工分解“承诺”目标;

● 员工对于自己的承诺目标很清楚用什么途径实现,每个人承诺的目标是可量化的;

● 承诺目标有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并能兑现;


如果一家公司尚未建立起清晰的目标管理逻辑,直接套用华为的PBC体系,难免会产生执行上的断层与不适。


这并不是PBC本身有问题,而是每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、管理基础和文化氛围各不相同。


因此我们更应关注的是:如何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,有选择地吸收华为PBC中的适用部分,而不是全盘照搬。


那么,企业在借鉴华为PBC时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?又该如何更稳妥地推进?以下几点总结,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思路。


22.png


一、目标的顶层设计出现逻辑错误,目标源头的解码就是形式主义


1. 很多企业的目标分类参考了平衡计分卡(BSC)的结构,但是缺乏平衡计分卡的不同维度的目标相互支撑的关联逻辑,财务、客户、流程与学习发展几个维度的目标各自为营,这是典型的在顶层目标解码不清晰。


如何解决?


✅绘制“战略地图”,建立“因为-所以”逻辑链


举个例子: 从最顶层的财务目标(如提升利润)出发,向下追问:


● 要实现这个财务目标,我们的客户应该如何看待我们?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?(如:成为以服务质量著称的公司)

● 要为客户提供这些价值,我们的内部流程必须做到什么程度?(如:建立极速客户响应流程、打造明星产品线)

● 要优化这些内部流程,我们的员工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技术?(如:对客服团队进行高级沟通培训、引进新的产品设计软件)


所有目标都被一条清晰的逻辑线串联起来,每一个基层的学习发展目标都支撑着顶层的财务成果。将绘制好的战略地图在企业公开分享,让每个员工不仅知道自己的目标,更明白为什么有这个目标,自己的工作如何为公司做出贡献,极大地增强目标的认同感和驱动力。

3.png

智能绩效-基于目标地图板块进行战略制定


2. 华为的PBC里面目标有底线、达标和挑战的不同设定,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基线,对这三个分类没有标准可言;


如何解决?


✅建立绩效基线:


● 底线目标(不合格): 通常低于历史平均值或公司要求的最低标准。未完成则意味着绩效不合格。

● 达标目标(符合期望): 应基于历史平均值或公司期望的合格线来设定。这是对一个合格员工的基本要求,完成即可获得相应的基本回报。

● 挑战目标(超越期望): 应基于历史最佳水平、标杆企业的标准或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到的创新高度来设定。完成挑战目标应获得额外的、有吸引力的激励。


4.png

智能绩效-目标分解设定门槛/目标/挑战值达到标准,企业基线清晰明了


二、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完全是行政压制,分解的看似合理,但是没有逻辑可言


1. 目标向下分解较为简单和粗暴,多半是上级对下级的一刀切,没有对目标达成的实现办法与资源做详细的讨论,下属较为被动的接受目标;


2. 如果按照PBC的绩效管理逻辑。需要体现三个部分内容:结果目标(做什么/做到什么程度),团队合作(和谁一起做),执行措施(具体怎么做),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只能知道第一个层面;


如何解决?


✅改变核心议题:不是“这个目标你必须接”,而是“要达成这个目标,我们一起看看需要什么和怎么做”。


在向下属分解目标时,上级必须引导一场围绕以下三个问题的对话:


●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目标?(确保对齐认知,而非简单传递数字)

● 实现路径有哪些?可能遇到什么挑战?(共同初步探讨可行性,激发下属思考)

● 你需要我(上级)提供什么支持?(资源、权限、协调、培训)


这场对话的关键在于上级角色的转变:从“裁判员”和“指挥官”变为“教练员”和“资源提供者”。


5.png


6.png

智能绩效-基于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,避免一刀切,结果目标,团队合作,执行措施清晰可见


三、绩效辅导手段单一,没有有效抓手去管理组织绩效的过程


1. 对于组织绩效,年度目标的制定和进度完成反馈及时性不够,对部门的指导不足,而公司各级月度经营分析会也达不到月度绩效过程纠偏的效果;


2. 对于员工绩效,管理者对员工的过程辅导普遍缺失,将日常工作与关键工作混淆,未固化成标准的管理动作,过程管理手段欠缺,不同管理者的执行效果差异较大;


3. PBC的生命力在于动态管理。很多公司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填表打分上,缺少深度沟通,这直接导致绩效管理沦为“填表仪式”;


如何解决?


✅“重辅导”,将绩效管理视为一个持续过程。


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“员工目标进度可视化看板”,实时展示关键目标的进展与偏差,使其快速掌握团队绩效态势。在此基础上,推行标准化、结构化的“管理者一对一辅导”,要求聚焦目标进展、障碍分析及资源支持,定期进行深度对话,确保辅导重心始终落在关键目标推进上,而非陷入日常琐事。


7.png

智能绩效-基于部门计划看板,及时了解员工完成进度,对于进度缓慢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介入,对员工进行辅导

8.png

智能绩效-基于数据中心,及时了解连续极差员工和绩效突变员工,管理者及时对员工进行辅导


四、绩效评价没有科学依据,绩效结果应用随意,大家对绩效全都是负面看待


1. 目标很多是事务型工作,容易让评价者产生近视心理,只看到评价这个时间段的员工表现,而没有拉通整个周期,造成员工内部心理失衡;


2. 在评价过程中缺乏关键事项作为支撑,待改进员工绩效改进落实效果未跟踪,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;


3. 激励机制不健全,完成高绩效目标的同时没有反应到个人收入与级别的变化;


如何解决?


✅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客观、公正且激励有效的科学评价体系。


● 强化“关键事件记录法”,鼓励管理者和员工在日常例会/工作中,及时记录重大成果或待改进事例,为绩效评价提供扎实的事实依据,并将“绩效改进计划”作为强制性跟踪事项,确保反馈落到实处。

9.png


智能绩效-灵活制定总结复盘模板,绩效评价有理有据


● 确保绩效结果与薪酬调整、奖金发放、晋升发展等激励机制紧密联动,让高绩效员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,从而重塑全体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信任与认同。



10.png

智能绩效-数据中心自动分析考核结果,透明公开,高绩效员工回报与付出成正比


绩效管理从不是复刻标杆的简单游戏,而是贴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、文化基因的动态适配。从目标的清晰解码,到分解时的协同共创,再到过程中的有效辅导与科学评价,核心始终是 “合身” 二字。而【智能绩效】恰好为这份 “合身” 提供了扎实支撑,让体系落地更顺畅,助力企业在效率提升与创新保留间找到精准平衡。

咨询电话400-806-1024
公众号
视频号
预约演示
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:400-806-1024
立即咨询
微信扫码联系
  • 首页
  • 预约演示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立即咨询
  •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