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叮当学院 文章 企业按下AI加速键,那些绕不开的“坑”该如何解决?
企业按下AI加速键,那些绕不开的“坑”该如何解决?
更新时间:2025.09.24 13:31:39

近日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的一则动向引发关注——他正全力推动集团各业务线实现全面AI化,并且2025年度各部门绩效评估标准将围绕如何借助AI技术驱动业务增长展开。


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科技巨头对AI战略的加码,更像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未来企业所面临的课题:当AI从“加分项”变为“必选项”,企业如何让这场转型真正落地,而不只是口号?


AI化的理想与现实:那些绕不开的“坑”


想象一下,你的企业也决定全面拥抱AI:战略会上全员热血沸腾,各部门摩拳擦掌搞“创新”,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坑却逐渐显现:


● 目标脱钩:企业定下“AI驱动业务增长”的战略总目标,将目标分解后到了执行层,各部门却各自为战;

● 过程失控:想给产品加个AI功能?技术选型测试、数据清洗、模型迭代……每个环节都可能卡壳,团队在试错中逐渐迷失方向。

● 评估失真:AI项目的价值到底怎么算?用户活跃度涨了5%,是模型优化的功劳,还是运营活动的加持?手工统计的数据表越做越厚,真相却越算越模糊。

● 改进滞后:业务团队发现问题,但需经过传统流程,层层审批才能启动优化,此时竞品早已跑出半条街。


这些问题看似分散,实则指向同一个核心命题:企业需要的不仅是”AI技术对业务的加持“,更需要一套能让战略目标精准落地的管理系统。


战略对齐:从“各自为战”到“全局一盘棋”


企业在进行”AI驱动业务增长“的战略总目标分解时,可以基于”战略地图“,通过“财务、客户、内部流程、学习成长”四个关键视角来拆解总目标,每个视角下可进一步细化为阶段性的攻坚里程碑。


而在这一过程中,智能绩效可以发挥重要作用。在【目标】版块下,各部门及员工可以自下而上,在同一页面完成对企业总战略目标的承接,同时也可以查看其他部门的目标,打破部门墙,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内部的透明度和协同效率。


1.png

 

对于管理层而言,通过智能绩效目标板块,可以做到统览经营全局,确保在不同场景和维度下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对齐、组织目标和公司战略的对齐。


过程管理:“任务迷宫”变成“员工成长阶梯”


当”AI驱动业务增长“的战略总目标被分解成不同层级的子目标,接下来就需要做好员工及部门完成目标的过程管理。


而做好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各目标逐步拆解为具体的、颗粒化的执行路径。在这里可以使用工作分解结构(WBS,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)方法论——按阶段或功能划分一级任务(如设计、开发、测试);每个一级任务再分解为更小的二级任务(如需求分析、原型设计);随后持续细分至最小可执行单元(如具体文档编写、代码模块);并为每个任务编号并标注责任人,确保无遗漏且逻辑清晰;最终形成树状结构,方便跟踪进度和分配资源。


以上精细的任务分解过程都可以在智能绩效【计划】模块实现。每位员工可以选择关联子目标与考核指标,自主创建详细(一级)任务,并设置任务优先级,完成日期以及任务状态。如果在设置中优先打开“启用子任务”,即可在此之前任务基础上创建子(二级)任务。


2.png

 

对于管理者而言,可以通过查看员工的完成状态来实现动态过程管理,如果有出现逾期的任务可以及时介入,协助员工解决问题,给业务提速。


3.png

  

量化评估:给AI项目价值加上“刻度尺”


员工将AI赋能到产品业务中,从各个任务中产出的价值,不能凭借模棱两可的主观看法进行评估与衡量。


管理者可采用“量化指标+创新贡献”双轨模型进行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,既看数据指标,也通过360度评估发掘创新贡献,避免“唯数据论”。


而这些都可以再在智能绩效里得到很好的解决。管理者可以自定义考核,设定上级评分,互评,360°邀评,让绩效评估更加科学合理。除此之外设置考核指标时,可以自定义评分公式,员工只需上传具体的数值,不用人工再进行某项指标复杂的计算,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最终员工得分。


 4.png

 

 

敏捷迭代:对业务进行“动态排雷”


在AI高速迭代的场景下,传统管理中的层层汇报可能会让产品迭代错过“黄金发展期”,等待审批过程时,友商研发进度可能将自己已经甩出一大截。


智能绩效的【总结】板块,员工可以围绕项目进行总结与改进,并写下自己需要进行哪些帮助。管理者可以通过查看员工的日/周/月报总结,及时对项目进行介入,无需经过层层审批,直接进行沟通。

6.jpg

咨询电话400-806-1024
公众号
视频号
预约演示
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:400-806-1024
立即咨询
微信扫码联系
  • 首页
  • 预约演示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立即咨询
  •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