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,小叮当和已经在新岗位工作半年的朋友闲聊了起来,谈到彼此最近的工作状态时,她发了一张漫画,调侃自己“面试造火箭,工作拧螺丝”的状态。
面试时,面试官抛出一连串复杂的问题,仿佛在考察你能否独立造出一艘火箭;可入职后却发现,每天的工作就像在流水线上拧螺丝——重复、琐碎,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价值。
这种落差感,或许成为当下许多职场人的共同困惑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
● 工作被切得太碎:岗位的流程过度细化,员工每天只重复同一环节,像机器上的零件,难以看到全局。
● 管理模式出现偏差:企业采用自上而下管理模式,员工只能被动接受上面派发的任务,管理者与员工缺乏沟通。员工无法拓展自我想法,在工作中逐渐失去创新的动力。
●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脱钩,缺乏方向指引:员工在工作时没有清晰的方向感。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对于实现团队整体目标有何意义。
● 管理者没有发挥员工自身价值:管理者在人才配置与使用上,未能依据员工的多元能力与潜力进行科学规划,仅将员工局限于简单、基础的工作任务,使员工的潜在价值无法得到有效转化。
“面试造火箭,工作拧螺丝”的困境,不仅让员工失去了成长动力,对企业来说也是白白浪费了人才潜力。那么,如果才能走出这一场“双输”的局面呢?
面对上面的问题,企业可以利用OKR协助解决。OKR的其中一个特点,就是破除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,更多鼓励员工根据企业愿景和个人创造性,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,并自主思考目标达成的路径(即KR关键结果)。在目标执行过程中,注重通过高效协作来协调资源,并能及时调整方向、复盘优化。
叮当OKR保证目标层层分解,透明公开。在【对齐】板块中,企业,各部门及员工,都可以在同一个页面完成OKR的制定。并且每位员工都能清晰看到公司、部门的目标,设定目标时自主选择对齐,确保个人目标与团队、企业目标保持一致。
这样员工不再局限于重复琐碎的单一环节,能够知晓自己的工作如何融入企业的全局战略,确保工作方向的聚焦。
在叮当OKR【任务板块】中,围绕关联KR,自主将其拆解为一系列关键任务,并且员工可以自动更新其完成任务进度。管理者通过面板随时了解各项目标的进度,如果看见员工任务进度缓慢增长或停滞,可以及时进行沟通,完成对员工的辅导。
基于此,管理者和员工可以进行更有效沟通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员工的个人潜力,进一步去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,让他看到自己想法对企业目标实现的价值。
同时叮当OKR的标签功能也为员工的任务管理带来了便利。员工可以按照实际需求,为每项任务打上自定义的标签,对任务进行分类或标记。通过标签查看、筛选任务,能够快速定位到关键任务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。
叮当OKR【看板】功能里,员工可以在此更新本周任务,当前OKR进度,影响目标及因素,以及未来计划。作为管理者可以看到部门及关注的看板,在进行周会复盘时,大家可以更好聚焦关键目标及任务,有效避免“团队花半天时间同步进度,结果80%的讨论都围绕琐碎任务”的问题再度发生。